研究生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3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并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汕头大学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专业之一,2003年获得本学科第二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应用专业。2010年获得计算机技术在职工程硕士授权点,以及计算机技术(全日制)工程硕士授权点。
本专业有硕士生导师15人,其中60%具有博士学位,33%具有海外研究和学习经历。近5年来,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4项、省部级20余项,横向3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ISTP收录的论文有50余篇。本学科有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数据挖掘研究中心、软件工程研究室等实验基地,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条件完善,为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使研究生掌握宽厚的科技知识,具备工程管理基本知识,道德/诚信/职业操守、思辨思维和执行能力有突出进步,具有软件理论分析和项目开发能力。
学生应:
◆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具备整合思维能力,具备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展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具备有效的交流及跨学科团队工作的能力;
◆具备计算机科学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创新和技术改进,以及软件开发的能力。
培养方向
目前,本学科有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数据科学,智能系统与软件。
数据科学方向主要从事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以及应用研究工作。数据科学强调以数据为导向,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诸多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应用数学、统计、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数据仓库等,目标是用数据揭示复杂的自然、人类和社会现象的特征或规律。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既能掌握领域数据分析、技术开发和应用基本技能,又能深刻理解数据科学的基础和领域数据分析的方法论。培养出既有严格的专业技术训练,又有深刻数据视野的数据科学家和数据技术人才。随着大数据领域的高速发展,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保护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形成数据产业,在这个新的生产链上急需数据人才。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领域发现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对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智能系统与软件方向主要面向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基于现代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智能系统构建与软件系统构建。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演化算法理论与应用、分布式系统、软件建模等。该学科方向围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技术,设置智能系统与软件系统2个培养方向,分别从智能系统研究、智能系统应用、智能系统与软件系统融合三个方面,服务面向IT应用的企事业单位的智能信息化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学位标准
本学科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以CDIO 能力-知识大纲为基准,以企业和社会为背景,以基于思辨思维的技术进步课题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新世纪优秀人才。能力-知识-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框图如下所示。
课程最低要求32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8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专业学位课12学分(超过部分可作为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9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至少听5次报告,做1次报告);
其他环节2学分。
自学课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作为专业选修课列入培养计划。
补修课程: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至少一门有关课程,并列入培养计划。
公共选修课:为了扩大知识面,便于学科交叉,以及鼓励学生创业,可由导师指定或研究生本人自选如下课程,并列入培养计划。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
(2)选修法律、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
学习年限
学制3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各教学环节及学位论文等工作。已按培养计划完成基本课程学习,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后续学业者,可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学习时间不超过一年。凡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而超期者,自动失去 学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等工作提前完成且成绩优良者、经指导教师同意可提前半年毕业。
课程设置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现代网络与通信、形式化方法、组合数学、现代数据库理论、人工智能、实时系统、数据挖掘、中文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双语)、高级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并行/分布式计算、系统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与应用集成、高性能计算。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使研究生掌握宽厚的科技知识,具备工程管理基本知识,道德/诚信/职业操守、思辨思维和执行能力有突出进步,具有领导技术进步和系统研发能力。
学生应: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具备整合思维能力,具备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展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具备有效的交流及跨学科团队工作的能力;
◆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创新和技术改进,以及系统开发的能力。
培养方向
目前,本学科有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云计算及大数据应用。
“汕头大学现代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所”依托广东省数字内容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汕头大学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学术团队。团队长期从事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安全软件及系统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等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研究和开发研发经验,目前承担着多个国家及省级科研和地方横向合作项目。研究所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有着长期紧密的科研项目合作关系,与众多大型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政府等有着广泛的产学研项目合作关系。研究所环境优良,设备先进,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生活、学习、科研和就业环境,其历届研究生都得到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美团、深信服和网易游戏等招聘单位的青睐。
云计算及大数据应用方向主要包括两个研究方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方向主要从事服务器集群、绿色计算、服务质量保证、并行/分布式计算及相关领域的理论以及应用研究工作。大数据应用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数据平台构建、大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大数据在智能交通、生物信息学、网络行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团队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与加拿大、香港以及国内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有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位标准
本学科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以CDIO 能力-知识大纲为基准,以企业和社会为背景,以基于思辨思维的技术进步课题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新世纪优秀人才。能力-知识-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课程体系框图如下所示。
课程最低要求32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8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专业学位课12学分(超过部分可作为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9学分;
学术报告1学分(至少听5次报告,做1次报告);
其他环节2学分。
自学课程: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作为专业选修课列入培养计划。
补修课程: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至少一门有关课程,并列入培养计划。
公共选修课:为了扩大知识面,便于学科交叉,以及鼓励学生创业,可由导师指定或研究生本人自选如下课程,并列入培养计划。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
(2)选修法律、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
学习年限
学制3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各教学环节及学位论文等工作。已按培养计划完成基本课程学习,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后续学业者,可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学习时间不超过一年。凡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批准而超期者,自动失去 学籍。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等工作提前完成且成绩优良者、经指导教师同意可提前半年毕业。
课程设置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现代网络与通信、形式化方法、组合数学、现代数据库理论、人工智能、实时系统、数据挖掘、中文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双语)、高级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并行/分布式计算、系统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与应用集成、高性能计算。
计算机技术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 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 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 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 32学分。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现代网络与通信、形式化方法、组合数学、现代数据库理论、人工智能、实时系统、数据挖掘、中文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双语)、高级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并行/分布式计算、系统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与应用集成、高性能计算。
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形式为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学习
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计划,应根据各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和委托培养单位的不同需求统一制订。
2.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现代网络与通信、形式化方法、组合数学、现代数据库理论、人工智能、实时系统、数据挖掘、中文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双语)、高级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并行/分布式计算、系统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与应用集成、高性能计算。。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
专业实践
1. 工程硕士各领域须安排6个月左右的专业实践学习,实践可以和毕业论文(报告)相结合。
2.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须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导师辅助进行。
毕业论文(报告)
1.全日制工程硕士毕业论文(报告)选题须结合专业实践进行。
2、全日制工程硕士论文指导须有资质的实际工作部门人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