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介绍 /最新动态 /正文

教师专访丨王传林:为师者携光而至

4月21日,工学院土木与智慧建设工程系教师王传林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下称“教学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是他从讲台“新人”到教师“新秀”的闪光印记。

2017年,王老师从英国利兹大学毕业到工学院任教。今年是王老师执教的第八年,当初怀揣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忱,历久弥新。他希望自己能够“携光而至”,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二“战”教学大赛

王老师与教学创新大赛的故事始于任教的第五年,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王老师迫切期待通过竞赛提高教学基本功。尽管在比赛中没有获得预期的比赛结果,但竞赛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有了第一次比赛的经历和沉淀,第二年王老师参加了另一个比赛—广东省青教赛,成功入围省赛预选。今年是王老师第二次参加教创赛,从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除了课室,王老师去得最多的是各类与教学相关的培训、讲座。通过教学培训、课堂演练和同行点评,王老师得到更快速的提高与成长。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竞赛快速提升专业和技能水平。”王老师很感激学校为参赛教师提供的培训课程,培训中的很多方法和技巧对王老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为他的课程改革夯实了基础。

锐意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越来越沉闷,发言、互动仿佛成了学生的负担,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不好。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成为了王老师的“心头患”。王老师开始在教学方法上找原因。他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学”为主,“这种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很枯燥乏味的”。王老师开始对自己开设的课程进行改革。

王老师认为,土木工程专业内的理论框架大厦早已被搭建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行业技术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的,如何帮助同学们去理解将课堂所学应用至实践。他更新了过时知识点,同时融入大量真实案例,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将最新教学技术与课程结合,成了吸引学生听课的“新”宝典。

如何在趣味中保证知识的学习效果,王老师深感课堂90分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花了大量的心思为学生提供更丰富详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知识。他认为,这是课堂的延伸,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基于此理念,王老师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建立了两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

“竞赛驱动”也是王老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要领。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甚至在部分课程中直接把竞赛作为课程考核目标。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学生的探索和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了直接驱动力。

王老师也积极运用各种新的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中穿插着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的弹幕,出乎意料的随堂小测,更具可参与感的互动让学生从课堂的旁观者渐渐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

以诚动人的教师“新秀”

经过七年的历练和积淀,王老师已经俨然成长为教师“新秀”。在课堂之外,真诚是仅次于科学的第二信条。走出课室,王老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我希望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他们有问题可以直接来问我”。于王老师而言,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长成才,这是老师的责任和使命。为师者不仅需要在课程上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科研活动上,只有与学生沟通多了,才能够知道他们适合往哪一个方面去发展,培养他们哪一方面的才能。

未来,王老师会在课程改革中做更多的探索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实现自我转型,参与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的培训,学习行业前沿技术,并将它们带入课堂。

“跟随光,遇见光,靠近光,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是王老师给学生们的寄语。他希望同学们也能在学习成长的路上找到并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光。


文:叶杰铃 杨雪玉 图:王传林


上一条:工学院电子与生医工党支部和财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大会 下一条:仲政教授做客第三十九期“长江大讲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