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大气湍流及颗粒物测量无人机实验平台及流场重建技术开发
报告嘉宾:李程 副教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主 持 人:牛小东 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12月13日(周五)上午 10:00
报告地点:科技楼521会议室
报告摘要:
大气湍流与颗粒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环境科学、气象学及流体力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实现二者原位测量往往面临技术复杂性与成本高昂等挑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无人机实验平台,用于表征大气湍流特性和颗粒物分布。该系统集成了全尺度超声风速仪(20 Hz)和多分辨率数字全息系统,可测量颗粒物粒径分布(1 μm至1 mm),以及湍流风速及其时空特性。在气象塔附近的基准测试表明,校正后风速误差控制在10%以内。平台结合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s),探索从稀疏测量数据中重建流场和颗粒场的技术途径。该平台支持多种飞行模式,可获取大气边界层湍流参数、颗粒物粒径分布、云雾含水量等关键数据。在一次1000米高度的测试中,系统成功采集了云层内液滴分布与湍流特性数据,结果显示云层内不同位置的液滴粒径和湍流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湍流测量到流场重建,展示了流体力学实验与数据科学结合的可能性,为研究大气湍流、气溶胶及云雾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促进了高雷诺数湍流的深入研究,还在海上风电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广阔应用潜力。
报告人简介:
李程博士本科毕业于北航,获工程力学和数学学位,硕博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和明尼苏达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职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担任机械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机械系副系主任。李程博士专注于实验流体力学研究,尤其是实地测量领域。研究领域包括超大尺度PIV技术开发与应用、海底边界层流动实地测量,以及大气湍流与雪花沉降动力学研究。回国后,他致力于开发用于测量大气湍流和颗粒场的无人机实验平台,结合全息成像技术、多尺度风场测量系统及重建方法,为研究大气湍流与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提供新手段。其研究成果已在JFM、IJMF、JGR: Oceans、CEJ、JWEIA、CES等重要期刊上发表。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学院
2024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