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国际交流 /交流心得 /正文

2019年印度理工学院科研实习感想-蔡伟凌

2019年印度理工学院科研实习感想-蔡伟凌

在IITG 第一周的感受

蔡伟凌

汕头大学土木工程系大三

来到印度不知不觉已有一个星期,似乎已经归属于这里。Greenhouse 实验室、教授的办公室、Lohit Hostel、Mess,以及绿意盎然的校园幽道,都已很熟悉,这全部归功于这里热情好客的师生们,尤其是Prof. Sreedeep,Dr. Sanandam,Mr. Himanshu 和 Mr. Suriya。

在赴印之时,Prof. Ankit Garg 告诉我说,“印度不像中国那么发达,基础设施可能比不上中国,但是这里人民都很好,热情好客、乐于帮助、善良友好”。来到这里,果不其然,虽然基础设施比不上中国,但是Assam 州的自然风光宜人,一片绿意。一下机场,出来便看到我的印度朋友们早在门口等候,便有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亲切感,乘车直至印度理工校园,一路风光迤逦,虽然公路上没有交通灯,但一片片的青山绿水令人十分清新惬意。这里的人们简单友好,跟中国的好客之道一样,极力去使远方来的客人宾至如归。在这里我学会了第一个Hindi 的词汇,Bhaiya(兄长的意思),我称呼这里每一个热心帮助我的人为Bhaiya,他们十分热情友好,一声Bhaiya 就解决了我任何问题。很惭愧于我不能记住所有的印度名字,故此每次都叫他们Bhaiya,他们欣然接受并无微不至地帮助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这边的教授更令我感受深刻。我在中国学习土木工程,我一位中国的教授告诫我“我们学的是工科,解决的是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大学里,理论和实际有时是脱节的,有些时候是走马观花一般。在IITG,与Prof. Sreedeep 交谈,他很赞赏我对科研的热爱与用功,但他更重视引导我去思考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与发展。反观之,在我的大学里,口号称“创新求实”,然则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学实寡,创新是有了,然而大多还是束之高楼、闭门造车。故此,我觉得印度理工学院在工科教育上非浪得虚名。在这点上诚宜深入学习。我十分珍惜Prof. Sreedeep 的指导,在研究上再深入地去思考创造。每次交谈,教授都能不紧不慢地从最初的原理出发到最新的研究发展,再到结合工程实践,一步一步推导论证,如浴春风,于其中受益匪浅。

在这边,有挺多国际学生,中国、日本、吉尔吉斯坦等。作为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我没想到在这个国际的团队里竟代表着中国。成为了国际学生的一员,我们很快熟悉彼此,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享着各个国家的文化价值和科技发展。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十分自豪。每次聊天,教授同学们的焦点就是中国!一方面,他们赞叹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充满着向往与兴趣。在其他国家友人口中的中国,是科技发达、美丽宜居的国家,高铁、道桥、华为小米、美的格力、移动支付、长城、一带一路等等都是中国的代言词,甚至一些我们中国人生活习惯的细节也拿出来津津乐道。生活在中国,我们这些习以为常的“中国生产”和“中国文化”,在这里成为别人羡慕的资本。回想我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我们从小到大就被教育要立志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从近代开始,我们中华儿女就艰苦奋斗、为祖国奉献,创造了无数辉煌。到如今,我这个普通的学生能够自豪骄傲地走出国门,得益于前辈人的努力创造。

我们国内常常讲,要“文化自信”,我想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能走出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创造带给世界,造福一带。文化自信,就是能走回来,能够用宽广的胸襟学习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此次印度之行,不仅在学业上提升自己,更让我意识到,我应该更加努力实现祖国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期待,让日后的中国人更加自信地走出国门并走回来。

上一条:蔡伟凌同学赴印度实习导师心得——Ankit Garg 下一条:2019年香港科技大学混合式教学课程项目学生总结和感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