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介绍 /最新动态 /正文

蓝色双院 | “科研领航行动”(第6期):AI辅助建筑设计现状与思考

为深化学生对人工智能与专业融合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4月16日下午,工学院、敬一书院举办第6期“科研领航行动”,围绕“AI辅助建筑设计现状与思考”的主题,邀请张翠娜副教授开展科研讲座。

主讲人介绍

张翠娜,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长期专注于寒地建筑、城市更新及健康复愈空间设计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汕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等。出版专著4部,包括《寒地体力活动与户外休闲空间》《寒地日常户外健身空间要素设计》等。曾获黑龙江省艺术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及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拥有2项发明专利,涵盖供水管网压力监测及建筑雨水回收技术。在教学领域,张翠娜副教授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三等奖和“汕头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并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斯维尔杯”BIM绿色建筑赛项一等奖。此外,她还主持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主持大湾区联盟课程的“AI辅助建筑设计”教学项目和汕头大学首批“人工智能+课程”建设项目,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学科交叉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彩回顾

张翠娜以“AI可以帮我们做什么?”“AI会抢了我们的工作么?”两个问题切入,为同学们揭开了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图景。她表示,AI不是对手,而是设计师的“超能工具箱”——它让灵感更快落地,但设计的灵魂始终源于人类的创造力。

张翠娜结合实例介绍,当前AI已深度融入建筑设计全流程:通过AI工具,设计师可一键生成别墅概念图,自动生成高层住区的场地布置;借助分析平台实时跟进项目可行性,快速验证设计逻辑。她以“咖啡杯参数化设计”为例,完整演示了AI如何从概念生成、结构力学分析到3D打印模型落地的全链条协作。AI并非魔法,但它能让创意跨越技术门槛,更快走向现实。

针对“AI替代论”,张翠娜强调,与其担忧被取代,不如思考如何与AI合作。她指出,AI擅长标准化绘图、参数化计算等重复性工作,例如自动生成符合容积率,但设计的文化内涵、空间体验与人文关怀仍需设计师主导。同时,她展示了如何通过提示词精准“驯服”AI工具。“与AI对话,本质是设计师逻辑能力的延伸。”

谈及未来,张翠娜展望了AI与3D打印、机械臂施工结合的全链条智能化建造前景,并勉励学生拥抱AI,但别被工具定义。自己的想法才是未来建筑最稀缺的“材料”。

总结

本次活动是工学院、敬一书院“科研领航行动”系列主题讲座的第六期。活动成效显著,开拓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使其了解AI在设计全流程的深度融入;助力同学们学习前沿技术,激发创新思维,引导思考与AI合作模式。未来,学院和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讲座,提升本科生学术科研能力。

文字:林怡含 图片:彭灿荣


上一条:红色学院 | 土木与智慧建设工程系开展潮汕古建筑调研活动 下一条:蓝色双院 | “科研领航行动”(第5期):聚焦机器学习,赋能土木智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