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3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承办的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选拔赛在大学城校区成功举办。汕大工学院学子叶炜城、姚罗然、罗聘婷组成的团队在对手如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勇夺全省桂冠,实现了我校在该赛事单项冠军的历史性突破。陈尊佳、袁学辉团队以及李国健、刘贤新、谢锦锋、童骏阳团队获得二等奖。张洋、彭凌剑、赵小苇、吴逸鹏团队;赵震宇、黄焯雄、肖博晨团队;杜天佑、叶栩鸿、李俊烨、赵一然团队;陈涛虞、赖祈嘉、杨超杰团队等获得三等奖。此成绩充分展现了汕大学子在复杂系统设计、跨学科协作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卓越能力。
本次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粤港澳大湾区45所高校的494支队伍参赛,总参赛师生逾1800人,形成涵盖智能技术应用、工程实践创新的高水平竞技平台。
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彭雄斌副教授率领的10支参赛团队表现亮眼,其中9支队伍参与“智能+”赛道角逐,1支队伍参与飞行模拟仿真项目。在"智能+"赛道中,赛事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设置智能物流搬运、智能救援、生活垃圾智能分类三大分项。初赛阶段,我院学子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凭借精准的感知系统、高效的决策算法和稳定的执行能力,7支团队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阶段赛制升级,组委会在赛前6小时发布全新技术参数,要求各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软硬件系统迭代。汕大参赛团队通力协作,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最终斩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整体获奖率达77.8%,位列全省参赛高校前三甲。。
此参赛过程与成绩充分展现工学院"新工科"建设成效,参赛团队在复杂系统设计、跨学科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学院将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育人理念,依托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智能装备、绿色技术等领域的创新项目,通过"导师工作室+学科竞赛"双轮驱动模式,加速推进"蓝色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文字:彭雄斌、杨雪玉 图片:机械工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