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介绍 /最新动态 /正文

教师专访 | 杨楠:师者有爱,铸魂育人

“牵来一缕春天的阳光,辛勤耕耘换来满园花香;抒写人生永恒的理想,春华秋实几度桃李芬芳”。优秀的老师不仅是学问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杨楠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科研上力争上游;并积极向学生传播党的先进理念,以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坚守“师者有爱“的教育信念,陪伴、督促学生的成长。

个人简介

杨楠,教授,2019年进入汕头大学工作,现工作于汕头大学工学院教育部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在多孔材料、机械超材料、机械计算领域,长期从事科研工作。

  • 曾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40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并担任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顶级期刊审稿人。

  • 曾访问香港大学、维也纳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研究工作曾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Wiley科研新闻平台Advanced Science News等多家科学媒体报道。

个人专访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杨老师,了解他从教背后的故事。

Q:老师您好,请问在关于“党员服务地方企业”这个方面,您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吗?

A:汕头这边的地方企业,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玩具产业。这边的玩具产业非常发达,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有名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而我目前正在研究的超材料结构,一些比较有趣的性能正好可以用在这些玩具上,比如说可以利用这些超结构材料来设计一些小型生产线,制造一些小型机器人,或者基于机械超材料的模块化特点,设计一些类似于乐高的智能模块玩具,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等等。目前我也有在和这边的玩具厂接触,打算开展合作,希望可以帮助他们的玩具生产向高端智能化转型。

Q:在“党员指导学生竞赛”方面,老师您做过哪些工作?

A:2022年,我带学生参加“精雕杯”全国大学生毕业设计大赛,做一个关于“介电弹性体人造肌肉”的课题设计,拿到了三等奖。

Q:那老师以后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有什么规划吗?

A:希望以后可以多带学生参加一些更高层次的比赛,比如说“挑战杯”、“互联网+”比赛等,也希望可以拿到更高的名次。

Q:在“党员科研教师名师”方面,老师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成果?

A:作为教师,我一直有一个主张——带领学生成长。在科研方面,指导过课题组的学生在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学生培养方面,我比较注重捕捉学生的思想动向来进行针对性指导,也鼓励学生多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使他们在科研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产生自己的见解。

Q:对于上面提到的工作,老师您有什么感悟或者体会可以给我们讲讲吗?

A:首先,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学会走到学生的心里去,去体会他每个问题的动机,如果不触及动机,他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其次就是要永远记住“师者有爱”的教育理念,不应该单纯站在“检查者”的角度去冷冰冰对待学生,而是应该站在“师长”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传递温暖与理解。从外在去感化、去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同和成长。

Q:那老师您认为师生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才是最合适的呢?朋友吗?

A:反正不应该是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关系。至于师生之间交朋友的话,我认为应该是比交朋友那种关系更高级一些,除了交朋友之外,还得有作为师长的引领作用。毕竟作为师长,起码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比学生多一些,至少得能告诉学生哪条路是正确的,哪些坑是要避开的,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迎合对方,而是要为对方负责且能够带来提升。

Q:对于未来您有什么计划或者期待,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A:一方面就是能够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希望自己研究的东西能够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些价值的。其次就是继续带领学生在更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作出点科研贡献来。最后就是在学科之外,从个人爱好的角度上,想与同学们一起创作一个音乐剧出来,因为我平时也爱唱歌,唱歌不仅可以让我在科研之余得到放松,还可以激发自己的科研灵感。

Q:谢谢杨老师的回答,采访的最后,杨老师还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的吗?

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科研的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请诸位相信自己,不要畏惧挑战,不要怕犯错误,正是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才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愿与诸位共勉,共同进步!

文:张国悦

图:彭国鸿 部分由杨楠教授提供


上一条:追寻红色足迹 筑牢信仰之基 下一条:工学院举行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