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工程研究学术论坛(第742期)
报告题目:人类之友、智能之光——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报告嘉宾:罗庆生 教授(北京理工大学)
邀请人/主持人:凌四营 教授
报告时间:9月13日星期六09:00-11:00
报告地点:桑浦山校区 讲堂三
报告摘要: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AI)作为现代科技的璀璨明珠,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已从实验室的理论探索走向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图灵测试的提出和达特茅斯会议的召开,而如今,AI已渗透到科技、生产、医疗、教育、交通、娱乐等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AI的核心作用在于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其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处理、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和决策支持等。例如,DeepSeek作为一款智能助手,不仅能够高效生成内容,还在教育、创意写作等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力,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脑替”。而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则通过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展示了AI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预示着机器人在家庭、工业和服务领域的广阔前景。AI与其他高新科技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我们智能社会的基石。DeepSeek的开源策略和宇树机器人的硬件创新,正是AI与前沿技术结合的典范。总之,人工智能不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它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推动当今社会迈向更加智能化、理想化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AI与人类携手创造的美好明天!
报告人简介:
罗庆生,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6月~2003年7月曾就职于汕头大学机电系,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特种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罗庆生教授系北京教学名师,北京师德标兵,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最佳指导教师,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中心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报告巡讲团团长。此外还兼任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国务院学位办等六部委特聘专家。
罗教授获国家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马来西亚发明专利1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3项。主持或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总经费逾25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5部,其中结合“十二五”科研课题撰写的“智能作战机器人”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发表论文380余篇,SCI、EI收录逾180篇。指导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顶级赛事的“金奖”、“特等奖”、“一等奖”逾30项,是全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指导老师之一。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汕头大学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学院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