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汕头大学工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大会在科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56名硕士研究生与11名博士研究生怀揣着对科研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憧憬,正式加入工学院大家庭。工学院院长沈水龙、工学院党委书记郑再新及教师代表吴鸣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共同见证新生们开启学术征程。大会由工学院团委负责人张凯梁主持。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大会拉开帷幕。全体师生起立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凝聚着爱国情怀,为这场青春盛会营造了庄重而热烈的氛围。
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工科使命
郑再新以“阅兵场上的大国重器与工科人的时代担当”为题,为2025级研究生讲授了“思政第一课”。他以阅兵场上展示的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东风-5C液体洲际导弹、歼-20S等大国重器为例,阐述了无人化与智能化技术、信息感知与电子对抗技术在强国强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求不来的。 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勉励同学们秉持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和科学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汗水洒在大国重器中,坚守工科人的使命与责任。
以学术探索回应社会需求
作为2025年“南粤优秀教师”,教师代表吴鸣在发言中指出,硕士阶段要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与探索,博士阶段则应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他鼓励新生们勇于跨学科学习,紧密结合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他强调科研要在师生互动与学术碰撞中激发灵感,保持好奇心与乐观心态,坚守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珍惜研究生阶段这段宝贵且充满挑战的时光,以热爱为动力,为汕大、中国乃至世界绽放光彩。
以实干扎根科研,助力强国复兴
机械工程专业新生代表杨博文同学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憧憬与对学术探索的期待。她表示,工科研究应扎根现实需求,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科研成果真正回应社会问题。未来,她将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实验,筑牢学术根基,勇攀科研高峰,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新生宣誓
在庄重的宣誓仪式中,全体新生郑重承诺:以诚为本,求真务实;以德立身,严格自律;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坚守学术底线,维护学术尊严。誓言铿锵有力,彰显了新生们对学术诚信与学风建设的坚定承诺。
转变思维 边做边学
工学院院长沈水龙教授作总结讲话。他以“转变思维、交叉融合、边做边学”为切入点,指出研究生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是创新思维的培养。他引用“兔子理论”,强调研究生要通过观察、逻辑思维与跨学科研究不断突破知识边界。他鼓励研究生不仅在研究方向上有所创新,更要提炼方法论,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沈院长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调创新在国家和教育层面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创新的悟性与学历和学位无关,而在于坚守初心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他鼓励学生在学科交叉中寻找“0到1”的突破,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同时,他推荐阅读《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宏观视野审视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本次大会不仅是2025级研究生新生们踏入研究生涯的起点,更是许下学术誓言、明确科研使命的重要时刻。未来,工学院学子必将以赤诚报国之心与坚毅探索之志,勇敢逐梦,不负韶华,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何彦杰 文字:胡诗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