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井冈山的晨雾漫过革命旧址的青瓦,汕头大学工学院“薪火传报宣讲团”的实践之旅,已从 “寻迹” 走向 “深耕”。继实践探索后,团队的井冈之旅迎来了更深入的学术研讨与实地调研,让我们一起回顾精彩历程!
01研思聚力,红歌润心
围绕 “数字技术赋能下青年革命精神传承模式研究” 核心课题,团队成员开展深度研讨:反复打磨数字地图 “革命遗址+青年故事” 双主线框架,敲定“青春信仰”系列团课 “历史先驱+当代实践” 内容方向,细化神山村调研报告 “本土+外来”大学生调研维度,并倒排进度计划,为后续实践筑牢根基。
暮色降临后,“红歌教学” 环节温情开启,队员们逐句学唱《红星歌》《映山红》等经典曲目,在激昂旋律中触摸革命年代的热血与深情,更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初心。
02寻迹历史,精神洗礼
晨曦初露,团队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了中心组织的升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成员们心中涌动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这场仪式,为团队成员一天的调研注入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随后,团队沿革命先辈足迹,开启调研之旅:走进毛泽东同志旧居,凝视木桌、煤油灯与《井冈山的斗争》手稿,在简朴陈设中感悟青年毛泽东于困境中寻路的坚定信念。
驻足南山火炬广场,34米高的红色火炬雕塑直指苍穹,象征革命精神永续传承。
步入井冈山雕塑园,以井冈山斗争时期青年领袖雕像为背景,团队成员录制“青春信仰”主题系列微团课,让革命年代的青年担当通过镜头传递。
抵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在“青年与井冈山斗争”展区,团队成员透过青年党员家书、战士背包等文物,深植对革命历史的认知,为后续研究积累素材。
03神山调研,青春担当
清晨,团队一行奔赴神山村,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围绕“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为”展开专项调研。通过深入走访当地村民,团队重点了解了青年在政策执行、产业创新、乡村治理三大方面的突出贡献——如何推动惠民政策精准落地、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为调研报告积累了丰富而鲜活的实践案例。
04答卷纷呈,新章待书
“井冈情・中国梦”专项行动第八期课题初步成果汇报会如期举行。团队选取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6名大学生为典型,以其革命足迹、思想转变、奋斗历程为切入点,设计一幅数字地图、产出一篇课题研究报告、七集系列微团课。
同时,团队依托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矩阵开展宣传,累计产出宣传视频21个,总浏览量达8W+人次,让红色实践故事触达更多青年群体。
结业仪式上,宣讲团成员杨景彭代表第六批学校团队上台发言。他回顾了井冈实践的点滴收获,从红色遗址中的精神洗礼到神山村调研的实践感悟,再到课题成果的打磨沉淀,字字句句满含对革命精神的崇敬与对青年担当的思考。
05星火永传,青春向远
九天八夜的井冈山实践,是一场 “寻根” 与 “创新” 的旅程。从研讨桌前的思维碰撞,到红色地标里的精神洗礼,从神山村中的实践调研,到成果汇报时的风采展现,宣讲团成员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实干谱写传承新篇。
未来,汕头大学工学院“薪火传报宣讲团”将以数字技术为笔、青春为墨,在民族复兴征程中,镌刻更多属于当代青年的 “红色印记”!
文字:陈琳 图片:张宝林、邹俊锋、吴思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