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9月6日,汕头大学-工学院-机械系4名本科生走进深圳市觅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为期54天的暑期研发实习。在粤港澳大湾区AI+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这群机械学子深入协作机器人研发一线,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用代码和图纸诠释新时代汕头大学“机械人”的工匠精神。

图1 我校本科生在觅为机器人
1. 走进机器人研发中心:从理论到实践项目的跨越
(1) 企业项目:牙科内窥镜整机系统研发
在觅为机器人子项目研发中心,由我校23级本科生赵思宇、24级本科生钟文涛和邵家杰共同组成的研发小组,在我校机械系青年教师高长青和陈博文以及企业方工程师的带领下,历经险阻,在短短30天内即完成该项目的开发。在此过程中,本科生赵思宇重点完成控制板设计与专利申请,在组织和协调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本科生邵家杰完成多维环境复杂腔体口腔内窥镜三维建模;本科生钟文涛完成基于C语言的口腔内窥镜控制程序开发。此项目的开发,将同类产品的精度提高了10倍以上,续航能力提高了5倍以上。企业方工程师评价:“汕头大学本科生展现出的机械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十分突出,未来在核心算法开发等重点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图2 牙科内窥镜整机系统项目研发
(2) 企业项目:轮式双臂协作机器人系统研发
在觅为机器人核心项目研发中心,我校24级本科生叶亮承担了重要的研发任务,在基于ROS技术的双臂联调与深度学习训练中,叶亮同学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与我校“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校训相得益彰。成功完成了项目中各高级工程师交予的开发任务,在AGV调试、滑块模组的控制、多机械臂联调等相关算法开发中,取得了优良的结果,该项目将广泛应用于各工业混合场景,为复杂非结构环境提供机器人技术解决方案。叶亮同学的表现赢得了企业方多位工程师的高度认可。


图3 轮式双臂协作机器人系统研发
2. 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1) 双导师制的"化学反应"
本次企业端实习广泛采用"企业工程师+高校导师"的双导师制。汕头大学是最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国内高校之一,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校机械系青年教师高长青和陈博文每周到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学校课程深度结合,引导学生完成从书本到工程端的应用,而企业方导师则指导学生按照ISO9283标准完成性能测试。
(2) 从实习到联合创新
本次企业端实习依托我校机械系青年教师高长青的企业横向项目“工业化人形机器人理论设计与产品制造”,是汕头大学工学院-觅为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研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的联合项目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校企互信基础。

图4 企业端交流与指导
3. 成长印记:汗水浇灌的收获
(1) 看得见的成长
我校此次派出的四位本科生具有优良的学术人格。其中,叶亮同学进入大学后一个月内就加入高长青老师团队,在高性能并联机床开发及具身智能开发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钟文涛与邵家杰在大一第二学期初加入高长青老师团队,在AGV系统开发与ROS控制技术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赵思宇同学在大二第二学期初加入高长青老师团队,在AGV红外传感与超声导航方向做了关键性工作。科研项目组工作任务紧、压力大,然而我校本科生孜孜不倦的学术精神始终催促着他们前进,并于大一的暑假就获得了企业端全额资助的实习机会。
(2) 实习感悟摘录
赵思宇同学实习感悟:这个暑假,我有幸在觅为机器人实习,将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收获颇丰。我参与了机器人相关的研发工作,深入学习了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实践应用,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掌握了行业前沿技能。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解决问题,并亲身体验了从设计到落地的完整流程。此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快节奏和开放氛围,更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职业规划的信心。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钟文涛同学实习感悟:在觅为机器人担任实习生的暑期实习经历,让我获益匪浅。最大的收获在于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中,深刻体会到了技术从原理到项目落地,生产研发的全流程,这份实习经历提升了我的嵌入式开发和网页软件,app开发的能力,培养了我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并深刻体会到高效协作与规范流程在技术团队中的重要性。公司开放、务实,求是创新的学习氛围和团队伙伴的热心指导,让我快速融入并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活力。这段宝贵经历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技能,更清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激励我持续学习,迎接技术领域的挑战。
邵家杰同学实习感悟:非常荣幸能在大一暑假加入觅为机器人实习。这段经历让我首次跨越课堂理论的边界,直面真实企业的工作流程与项目需求。我有幸深度参与到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中,亲历了从需求分析、软硬件实现,到测试优化的全流程推进。每一个环节都深刻印证了团队协作的不可或缺和严谨思维的关键作用,也让我真切体会到项目从构思到落地的艰辛与不易。置身于大城市的工作环境,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切身感受到职场快节奏的脉动。这份经历让我在认识到自身差距的同时,更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方向。觅为的实习时光,必将成为激励我持续前行、探索未来的宝贵财富。
叶亮同学实习感悟:在深圳的机械臂调试实习中,我深入参与了Piper机械臂从单臂到双臂协同的开发全流程。通过反复调试CAN总线通信、视觉(奥比中光/D435相机)和动作采样策略,解决了机械臂抖动剧烈、夹爪定位不准等核心问题。在第8次抓取实验中,我优化了ACT模型的训练参数,实现了首次完整的水果分拣里程碑。我主动设计专用支架、优化控制代码,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在双臂协同测试阶段,深入学习了ROS分布式控制方案——rostopic指令集,进一步理解了软硬件协同的重要性。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机器人开发不仅需要扎实的算法功底,更要有对硬件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持续迭代的耐心。深圳的实习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更让我见识到科技行业的快节奏与竞争力。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这段经历将成为我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石。未来我会继续保持探索精神,为团队贡献更多价值。
文图 机械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