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我为师生办实事——汕大建筑学子沉浸式课堂探索营建之道
近日,工学院土木与智慧建设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张贵彬老师带领建筑学专业学生走进工程现场,开展沉浸式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助力学子深入理解建筑材料与构造细节。通过深入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教学工作,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痛点问题,
现代建筑: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2025年5月10日,同学们走进汕大桑浦山校区EF座学生宿舍修缮项目工地,实地观摩墙体砌筑、结构加固、构造柱施工、卫生间管道布置等关键工序,零距离感受现代建筑的施工要点与构造细节。汕大基建处刘金华处长全程陪同讲解,他强调建筑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师必须具备整体把控能力,才能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建筑师肩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古韵流传:精益求精,薪火相传
5月17日,同学们前往纪传英古建筑营造公司,参观“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展厅”,并实地考察非遗工园大楼顶层正在建设中的“四点金”传统建筑,深入学习潮汕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建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纪传英董事长亲自为学生们带来一场题为“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的精彩讲座,现场展示鲁班尺、五行山墙的应用与特点,并勉励学子们以匠心传承古建筑文化,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从现代建筑的精雕细琢到传统建筑的匠心传承,无论是哪种建筑形式,都强调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和对文化的传承发扬。通过此次沉浸式课堂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感受到工程师的匠人精神与责任感,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感言
站在EF座宿舍工地,看着白墙红檐被现代工艺细细修复,我突然明白:所谓“修旧如旧”,不是把老楼封存成标本,而是让记忆在瓷砖胶和混凝土里继续生长。转身走进纪传英古建筑公司,1:25的四点金、下山虎模型,竟与EF座隔墙上精准的钢丝网产生了奇妙共鸣。在非遗工园里,当潮汕木雕撞上西方柱式,传统大漆在四点金布局里流淌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中西合并”的魅力:原来守护文脉,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像EF座加固柱里的新旧钢筋那样,让历史的根须,稳稳扎进未来的土壤。
——2023级建筑学专业林卓谕
穿梭于现代工地与古建工坊的两周实践,让我触摸到建筑传承的双重维度。在E座宿舍裸露的混凝土框架中,轻钢龙骨与管线预埋的现代工艺,与纪氏展厅里榫卯结构的四点金民居形成奇妙对话。刘处长"在记忆基石上生长"的改造理念,竟暗合纪传英老先生修复古建时"以旧续魂"的匠心理念——新旧交融中,建筑始终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温度。指尖抚过百年木构件温润的包浆,凝视装配式模块精准的钢节点,我忽然领悟:真正的营造智慧从不止于技术分野。现代建筑的理性效率与传统营造的人文诗意,都在回应着不同时代对人居美学的追求。那些图纸上的力学公式与木作中的曲尺规矩,终将汇聚成跨越时空的建造史诗。
——2023级建筑学专业区钰城
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我们汕头大学建筑学学子踏上了一段充满温度的专业实践之旅。当安全帽扣紧的瞬间,当指尖触碰到古建筑斑驳的木纹,那些课本上的知识突然有了生命。现代工地的钢筋水泥间,刘金华处长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施工技术,更是一代建设者的责任与坚守;而在纪传英大师的古建展厅里,每一处榫卯、每一笔彩绘都在诉说千年的智慧。老师傅布满老茧的双手,让我们读懂了"匠心"二字的分量。这一刻,我们真正理解了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塑造,更是文明的传承。作为新时代建筑人,我们必将以赤子之心守护文化根脉,用创新思维筑就时代丰碑。这场知行合一的旅程,已在每个人心中埋下了不灭的火种——那是属于中国建筑的文化自信,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2023级建筑学专业黄敬杰
图文:工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