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介绍 /最新动态 /正文

蓝色学院 | 四赛齐发,智领科技未来

2025年“伊顿杯”科技创新节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各专题竞赛成为工院学子探索科技前沿、展现创新风采的广阔舞台。从创意的萌芽到成果的绽放,学生们积极投身其中,热情高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4月26日四场专题竞赛,回顾令人难忘的瞬间。

01 “AI添翼,红韵新传”主题赛

“AI添翼,红韵新传”主题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旨在促进学生运用AI 技术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形式,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参赛选手们通过展示由AI生成的视频、角色扮演游戏、数字艺术等多种内容,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作品涵盖历史叙事、教育创新、未来科幻等多元板块,既有"星海飞舟"的文明畅想,也有"长城守望"的传统再造,充分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碰撞,数字与历史的和谐共鸣。

“AI添翼,红韵新传”主题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选手

一等奖

李书远 唐诗凡 钟泽森 孙培 梁活宇

二等奖

李俊毅 陈宝瑜 林桩岑

二等奖

潘羽晴 钱卓怡 李太凯 刘彬

三等奖

郑思敏 黄佳纯 陈施如

三等奖

陈昊洋 曹振辉 汤婷 关子骏 张文斌

三等奖

江金玥 段露 林芷婷

02 结构设计大赛兴趣赛

土木系举办的结构设计大赛兴趣赛,是工学院极具特色与意义的一项赛事,也是同学们深入探索结构力学领域的宝贵契机。它与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更是理论与实践碰撞的舞台。

此次比赛以高耸塔式结构为载体,要求参赛者综合考虑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及水平振动复杂工况,进行受力分析、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及加载试验。这一过程紧密关联专业核心知识,促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结构原理、力学分析等内容的理解,反哺课堂教学。

结构设计大赛兴趣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选手

一等奖

吴思瑾 高樱萍 周湘

二等奖

李慧仪 黄杰 周晋宇

张艳丽 陈思莹 宋炯

二等奖

王文丽 冯姝冉 武小雪 蔡佳鸿 黄梓轩

三等奖

刘玄 曾泳华 胡珂竣 林丰毅

三等奖

童钰濠 陈泊文 白益烨

张敬 邓涛 彭胤杰

三等奖

余诗敏 祁珊珊 童佳怡 韦晴 叶聪颖

选手感言

参加结构设计大赛兴趣赛,于我而言是一次难忘的挑战与成长之旅。从构思高耸塔式结构开始,就像踏入一片未知却充满吸引力的领域。在综合考虑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及水平振动工况时,课堂上抽象的知识鲜活起来。亲手进行受力分析、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每一步都伴随着难题与突破。

加载试验时,紧张与期待交织。当模型经受住考验,内心满是喜悦;即便出现问题,也是宝贵经验。这次比赛让我明白,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它不仅加深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激发我探索土木工程世界的热情。

——杨洁莹

通过参与本次比赛,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起初,面对以高耸塔式结构为载体的设计任务,满是迷茫。水平荷载、竖向荷载等复杂工况交织,恰似一团乱麻。但随着查阅资料、与队友研讨,思路逐渐清晰。在模型制作阶段,每一次材料选择、尺寸微调,都是对结构原理的具象实践。当亲手搭建的模型接受加载试验考验,紧张与期待交织。

这场比赛,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场,也是能力提升的练兵场。它让我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成长,激励我在土木专业道路上,怀揣热忱,砥砺深耕。

——刘玄

03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赛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赛以创新与实用为主题,旨在鼓励选手们融合校园文化、环保理念与智能功能等元素,设计和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通过展示设计理念,制作过程和实物演示等方式,充分体现了“用匠心雕琢生活,以创新传承文化”的赛事目标。评委老师们从文化价值、使用价值和技术创意等多维度评分,最终脱颖而出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机械设计的精密与艺术,更体现了智造与人文的巧妙融合。

机械产品设计与制作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选手

一等奖

严梓华 冯嘉熙

二等奖

黄守愉 邵家杰

二等奖

陈嘉俊 吴思琪

三等奖

彭旭 朱满良

三等奖

彭绍锐

三等奖

吴佳勇 黄士康

04 科学技术创新竞赛

一场聚焦于前沿算法的科技盛宴——“YOLO进化赛博擂台”之科学技术创新竞赛在讲堂六拉开帷幕。本次竞赛紧紧围绕着YOLO算法的十年蜕变历程,见证了它从“人工智障”,一路成长为如今备受瞩目的“六边形战神”的伟大跨越。通过深度探索YOLO算法的进化历程,深度剖析每一次版本迭代背后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搭建起知识交流与创新激发的平台。

科学技术创新竞赛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选手

一等奖

吴思琪 李道铭 陈嘉俊

谢弘发 潘力嘉

二等奖

林润源 李兆安 阮俊明

三等奖

李若兰 阮航

三等奖

段露 龙芳莹

三等奖

韩从健 夏嘉豪 陈珏盈

选手感言

通过参与本次科学技术创新竞赛,我主动去学习 YOLO 算法以及了解它的发展历程,了解每一代 YOLO 算法的进化和演变,对 YOLO 算法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相信这会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更加明晰。

——龙芳莹

通过参与本次比赛,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我们系统地掌握了YOLO算法的核心原理,还将其运用于目标检测和分类,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理解,还锻炼了模型训练等实战能力,同时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这次经历也让我们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还通过查阅资料把握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动态。我们相信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对我们未来的科研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吴思琪、李道铭、陈嘉俊

未来,学院与书院将持续深化双院育人模式,以各类科技竞赛为依托,为同学们搭建更多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前沿技术的平台,培育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文字:杨洁莹、余静柳、胡诗婷 图片:余军杨、彭灿荣、刘玄、杨洁莹


上一条:绿色学院 | 2025年体育文化节:篮下争锋,跑道追风 下一条:绿色学院 | “掷在必得,跃动青春”飞盘体验课活动回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