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系的课堂上,学生们常常被生动的教学场景所吸引: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案例,枯燥的公式融入实践,专业课程与家国情怀悄然交织。这是该校土木系教授吴鸣所打造的“六充满”课堂——趣味、激情、互动、智慧、挑战和温度。
温和而不乏睿智,朴素而不失大方。吴鸣就是这样一位深耕教育一线,身兼师者、学者、传者于一身的行业标杆。从教24年来,他以创新理念和育人初心,培养出一批批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工程人才。
教学创新:从“OBE-CDIO”到“三段七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主管教学的土木系副主任及硕士生导师,吴鸣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他引入“OBE-CDIO”教学模式,以设计为导向,通过案例分析、翻转课堂和实践教学等多元手段,将复杂工程问题转化为可触达的学习场景。
教书育人过程中,吴鸣以“引导学生爱上课堂”的教学理念为牵引,组织了“激发学生创新活力”的多种教学活动,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认同。近年来,他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建构性教学观,采用ADDIE教学模型的“三段七步”教学法,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自主探究式学习环境,让课堂更具活力。
吴鸣强调:“工程教育不能局限于课本,更要连接社会需求。”他将思政元素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专业课程。在《桥梁工程》课程中,通过港珠澳大桥等案例,引导学生领悟工匠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制度自信。这门课程不仅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其思政示范案例在新华网获得近3万次播放。在授课之余,他还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比赛,2013年获首届广东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优秀奖;2021年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让他成为了全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标杆。
成果丰硕:教学相长育英才
“教师要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这不仅是教育事业的初心与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吴鸣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近五年内,他主持省级教改项目7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6篇,并获得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每年准备教材、上课都必须充实一些新的内容。”吴鸣说,时代的变化,科学的发展,要求教学与科研一样与时俱进。他主攻的“课堂革命”成效显著: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向“我会学”。在他的精心栽培下,一批批德技并修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桥梁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7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5项。
如今,吴鸣的学生已遍及海内外,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人、实干家,而他们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成绩时,无一不竖起大拇指,都说幸得吴老师教诲。一名学生感慨道:“吴老师的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我们真正爱上专业。”在同行眼中,吴鸣被视为“教学创新的领跑者”。他连续多年获评汕头市优秀教师和校优秀共产党员,并于2021年荣膺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
育人初心:让知识传递价值
一片丹心,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吴鸣的真实写照。课堂之外,吴鸣常常出现在学生科技活动中,他指导学生设计作品、打磨方案,甚至陪伴团队通宵备战比赛。他表示:“教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要塑造价值观。”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追求卓越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成长。在学生们的眼中,做起学问来的吴老师既严谨又拼搏。因此,学生们纷纷模仿,始终督促自己养成严谨自律的态度。
师者如灯塔,指明航向。充满激情的吴鸣始终坚守的目标是:为行业培养更多有担当、有能力的“大国工匠”。他表示,土木工程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它始终与科技创新紧密相连。他希望将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课堂,让工程教育更贴近时代脉搏。
来源:特区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