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介绍 /最新动态 /正文

匠人匠心(十二) | 吾师风范,烛照杏坛

“我最喜爱的老师”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

日前,“我最喜爱的老师”主题征文活动评奖落幕。在过去的征文活动中,我们收到了同学们的热情投稿。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敬意与感激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这些作品,有的细腻描绘了与老师之间的温馨日常,有的深情回顾了老师给予的指引与启迪,有的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职业精神。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心灵的触动,是对教育真谛的深刻领悟。我们在“汕头大学工学院”微信公众号精心选登一等奖获奖作品,旨在让更多人感受到师恩的伟大与美好,也为用心书写、真诚表达的作者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教育的热爱与尊重,对教师的感激与敬仰。

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一年级胡雅琦

01思想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教育的伟大征程中,有无数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以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我的导师,张兴伟,便是这样一位在教育领域闪耀着独特光芒的人物,他为学生和教育事业付出了无数心血。

他深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在与我们的交流中,时常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期望融入其中,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的讨论中,他都会巧妙地将教育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让我们明白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意义,激发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和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2师德师风:高尚品德的楷模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导师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他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教育需求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出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他常说,我们的研究成果要能够应用于实际,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种理想信念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生,让我们明白科研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在言行举止上,导师堪称典范。他诚实守信,对待学生和同事都真诚坦率。在学术研究中,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他以身作则,教导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体现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懂得了在学术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

03教育智慧:因材施教与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导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根据我们各自的特点和兴趣,为我们量身定制研究方向。他知道有些学生擅长理论分析,便引导他们深入研究课题中的理论难题;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他则安排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他从不强迫我们按照统一的模式发展,而是充分尊重我们的个性差异,让我们在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前行。

启智润心的教育方法

在指导我们的过程中,导师注重启发我们的思维。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巧妙的问题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他鼓励我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哪怕是与传统观念相悖的。这种教育方法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更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充满自信。因为我们知道,导师是在培养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我们依赖他。

04躬耕态度:勤学笃行与求是创新

勤学笃行的治学精神

导师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他早出晚归,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工位上认真工作。无论是阅读文献、分析数据还是撰写论文,他都一丝不苟。他的这种治学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在学术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求是创新的科研理念

在科研工作中,导师始终坚持求是创新。他密切关注课题发展热点,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他鼓励我们在研究中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在他的指导下,我们的实验室不断涌现出创新的成果,为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身体力行的精研态度

导师对我们科研进度的督促,并非严苛的命令,而是充满智慧与关怀的引导。他常说:“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只有在这里多下功夫,才能孕育出创新的果实。” 他以身作则,总是最早到达实验室,最晚离开。在他的感染下,我们也都自觉地增加了在实验室的时间。他会定期与我们进行科研进度的交流,在交流中,他不仅关注我们取得的成果,更注重我们在科研过程中的思考与成长。他会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同时,也会针对我们存在的不足提出宝贵的建议,帮助我们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05仁爱之心:乐教爱生与甘于奉献

乐教爱生的教育情怀

导师对学生的关爱发自内心。他关心我们的学业进度,定期与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他对我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像父亲一样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他的微笑和鼓励的话语,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感受到家的温暖。

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

为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导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满足实验需求,他大方地提供经费购置实验室物品,确保我们有良好的实验条件。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指导我们撰写论文、申请项目,只为了我们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和敬佩。

06产教融合:促进学生与企业联培

产教结合的创新模式

导师深知产教融合对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性。他积极推动学生与企业的联培模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我们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导师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他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企业联培期间,我们与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使我们成为了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07实验室建设:良好氛围与资源保障

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氛围

导师非常重视实验室氛围的营造。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实验室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实验室里经常会有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活动,大家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这种开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工作。

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导师不遗余力地为实验室提供资源保障。他积极争取经费,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确保我们的实验条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他还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他的努力下,我们的实验室成为了一个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科研平台。

08结语

导师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更在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受益匪浅。他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他是教育事业的一座丰碑,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我们将以导师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让教育家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字:胡雅琦


上一条:党建共建凝聚合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工学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下一条:蓝色学院|“科技成影”—人工智能时代短视频创作老年人科技体验课顺利结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