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学子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三等奖
汕头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代表队(指导老师:陈少克。队员:陈育奇,唐绍宾,黄垚辉)于2013年5月17日~19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参加了2013年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决赛。这是汕大第一次参加这类纯机械数字设计的比赛。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奋战,最终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此次比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机械学科组、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承办,全国共有400多个项目申报,190多个项目完成。共有83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
所谓机械数字设计,是指在autodesk inventor三维设计软件里面进行产品设计,包括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传动设计等。这个软件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接到比赛后才学习;其次我们都是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偏少;再加上该类比赛缺乏比赛经验,这个奖项对我们来说却是非常难得。
我们汕头大学代表队在5月16日提前出发,坐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由于我们只买到站票,所以从16日晚上12点一直站到17日中午12点。17日下午终于到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比赛的紧张气氛使得我们无暇顾及旅途的疲惫。安排好住宿,我们再一次对大赛答辩ppt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同时根据刚刚领取到的大赛流程安排表和答辩规则对仿真视频作品做了最后的修改。晚上8点,我们正式向组委方提交了决赛作品和ppt。期间我们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的代表队,如武汉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新朋友。
5月18日,正式的决赛开始了,决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决赛作品答辩
第一天早上进行决赛作品的答辩,所有小组按照事先的分组到各个课室进行答辩。由参赛队伍单独向评委答辩,指导老师,其他队伍和外人都不能进入答辩厅。
我们在中午11点多时完成了比赛的答辩,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答辩老师提问的问题之前也是多少有点考虑,回答的也算可以。因此,整个答辩进行的相对顺利。
第二个阶段:现场设计
我们和其他的参赛队伍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中心进行了决赛。主办方给每支队伍发配了三台电脑。比赛场地几乎与外界隔离,比赛禁用手机及网络,指导老师和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赛队伍需要在4小时以内设计出作品并且完成答辩ppt的制作。各个参赛队伍完全依靠所学知识对比赛作品进行分析和设计。
下午2点比赛开始,各个队伍打开了电脑上的决赛题目和介绍视频。题目要求是设计一种可以承载5立方米垃圾的垃圾箱自动倾倒机构。我们根据题目安排好时间:1小时进行方案设计,2.5小时进行模型构建,0.5小时进行ppt制作和模型完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气氛有些紧张。同时与全国80余支队伍在同个场地进行现场设计比赛,这种场面我们从未经历过。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由于比赛禁止使用手机,这一阶段我们没能留下照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最后的时刻到了,我们在最后半小时进入了ppt制作和模型完善。终于赶在结束之前提交了决赛作品,结束大赛的第二个阶段。
5月19日是颁奖和点评大会。当我们听到汕大代表队获得三等奖时,都激动无比。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和努力,靠着自学的软件,设计作品进入了决赛。之后,又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两点多睡觉,准备决赛作品。今天,我们的付出终于有了结果。
后记:
付出和收获大部分时间是成正比的。在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准备后,我们不但参加了决赛,拿到荣誉,同时也学会相对熟练地使用inventor这个软件。其中后者对我们的意义更大,熟练掌握inventor软件设计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技能运用到以后的项目中去,极大地提高项目设计的速度和效率。
望着窗外徐徐远去的武汉火车站,我们的全国机械数字比赛之旅结束了。一个多月来,从接到决赛通知到通宵准备比赛再到踏上征途,最后站上领奖台,比赛记忆如窗外场景般缓缓闪过眼前。我们有了很多感触,从对自己学业之旅的感想再到对机械数字化比赛对汕大机电学子的意义。这一切我们都将写下来,分享这次比赛的点点滴滴。如果可以对我们的同学、师长或者师弟师妹们留下点什么收获启发,则不胜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