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
  • English
  • |
工学院
首页 /首页 /学院介绍 /各院系介绍 /电子工程系 /正文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发展历程:

本学科是在1994年以后发展起来的,长期得到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1998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开始招收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1999年成为汕头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7月,以本学科为核心的汕头大学“工程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1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信工程入选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入选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A类专业(全国排名38)。

建设目标:

以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通信及集成电路、医学信息处理以及智能监测与电子电力为学科建设方向,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医学成像技术、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机器学习等研究领域。到“十四五”期末,本学科点整体学术水平居国内先进,在群体智能、智能优化算法和医学影像智能处理等研究领域形成具有中长期导向作用的重大科研成果。

研究团队:

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专任老师32人,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2人,副教授8人,10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超过5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人才5人。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比例相当,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有竞争力、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近五年来的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近五年承担了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在内的各类纵向、横向项目以及人才引进项目总计100余项,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论文33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3位教师入选斯坦福大学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进步奖1项。

实验基地:

本学科现有科研教学平台包括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进化智能与机器人国际合作基地、广东省人工智能与现代超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汕头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研究院、中国移动5G通讯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此外,本学科与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建有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并与盈丰科技、华能集团等知名公司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本学科在校场地面积2690m²,含办公场地599 m²、科研场地700 m²、教学实验场地1280 m²、科创场地112 m²等。仪器设备总价值1839万元。

研究生培训情况: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经验。本学科拥有各类软硬件设施和重大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500万元,为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托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平台,每年举办学术交流年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进校与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学科内设立学术交流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著名学术会议,对研究生开放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近五年在校生人均发表学术论文1.2篇,30余名研究生获得ESI论文奖励和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目前在校研究生208人(其中学硕43人,专硕165人),优秀生源率达到80%。毕业研究生中多人赴985和海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广东省优秀毕业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为粤东地区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了大量的高级管理人员,成为本地区重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输送基地,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

下一条: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关闭